重庆“十三五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出炉:符合条

2018-12-10 13:24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|

这几天,已取得执业医师证7年的蔡海军,想自主创业了。12月6日,他兴致勃勃来到江北区卫健委,咨询开诊所的事情。这次,他得到了意外的收获——以前我市各区对医疗机构的设置(包括诊所)有规划限制,现在则对符合条件的医师开设诊所不再设限。

是什么原因让蔡海军突然想起了自主创业开诊所呢?原来,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《重庆市“十三五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到2020年,重庆将建立结构合理、覆盖城乡,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,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,公平可及、便捷高效、优质安全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。也就是说,重庆放开医疗服务要求,对社会办医和符合资质的医师开办诊所不设限制。

个案

以前

他2年前想开诊所 没“名额”一直搁浅

今年33岁的蔡海军,已取得执业医师证7年,家在江北区大石坝,现在是一家民营医院的内科医生。他一直想创业开一个私人诊所,但是开办一个私人诊所不容易。除了要具备开办诊所的软硬件之外,所在区域还必须有“名额”才行。在此之前,我市各个区县医疗机构配置都有规划,如果不在原本计划之列,则不予批准。

“开私人西医诊所要求符合《诊所基本标准》,还要有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的房屋,要设有诊室、治疗室、处置室,而且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。其中治疗室、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;如设观察室,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。”蔡海军说,其实这些硬软件都比较好解决,但是最关键的是根本没有配额。尤其是私人诊所,本身规模就不算大,也没有实力和其它大型综合性或专科医院相比,很难争取到配额。

他告诉记者,2016年,他尝试自己开诊所,但也因为没有配额而作罢。

现在

开诊所有希望了

正准备材料和资金

这次,蔡海军看到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《规划》,还明确规定放开服务要求,医师开办诊所不设限制,蔡海军感到自己开诊所有希望了。目前他正在抓紧时间准备材料,联系场地、准备资金,实现拥有一所属于自己诊所的愿望。

远在200公里以外的梁平区,和蔡海军一样兴致高昂的还有傅兴诚,他也在研究《规划》,因为他也想创业开诊所。

“在职的医生能不能开办诊所呢?”自从11月19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《规划》以来,傅兴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。他说,到现在他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实施细则。“如果允许在职的医生开办诊所,我准备在镇上开一家诊所,服务自己的家乡。”

个人开诊所迎来发展的春天,社会资本办院也迎来发展的好势头。根据《规划》,鼓励社会力量办较高水平的专科、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,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办儿童、肿瘤、精神卫生、康复、中医、养老等新兴和急需的健康服务机构。

纵深

诊所多为家族式管理

赚钱盈利者仅占一半

位于龙山大道333号附近的康华诊所,经营已有9年了,在周边小有名气。

“这里的医生态度很好,最关键的是技术不错,头痛、感冒这些病,一般在几十元钱就能解决。”正在看病的市民颜永胜说,他住在东和春天小区,虽然小区周边有两家民营医院,还有五家诊所,但去这些地方看病,费用高不说,一个感冒就要去二三趟。

记者来到康华诊所,整个诊所大概100多平方米,有3名医生,5个护士。“来我们这里看病的都是熟人,有的是熟人介绍来的,一来二往大家也成了熟人。”康华诊所的负责人周某说,这里的医生中有一个是他的妻子,另两个是亲戚。“诊所不像医院,工资高,还有晋升空间,诊所除了时间相对自由以外,啥都没有。”他坦言,诊所面临的问题是留不住人,有技术的医生不愿意来。护士也是一样,每年都有护士辞职。因此,他诊所里的医生都是自己的家人,算是家族式企业。

记者在主城多区走访发现,诊所的最大特点就是坐诊的医生不仅是投资者,还是老板和管理者,一人身兼数职。

“正规的私人诊所,目前全市有6269个,其中绝大多数是家族式诊所。”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重庆企业医院协会会长杜晓锋告诉记者,诊所是医疗体系最基层的一级,60%是家族式诊所。“虽然他们是家族式诊所,但是他们却为老百姓解决了头痛、感冒发烧等最基础的病,减轻了医院负荷过重的问题。”他说,家族式诊所能生存的关键,一是便民,二是技术,三是便宜。

“开诊所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赚钱,特别是前一两年都是亏本经营。”康华诊所负责人周某说,他开诊所的前两年都是投入而没有收入。他坦言,目前他每天的患者人数在60人次左右,每个月的总收入在20万左右。“除出房租、工资、水电等各种费用,每个月收入在5万元左右。”

不是所有的诊所都像康华诊所这样赚钱。

两路双龙湖的一家诊所负责人欧某告诉记者,他的诊所已开了3年,一直在亏损经营。“一是我们周边100米就有两家诊所,竞争激烈,二是周边的老百姓喜欢去社区卫生院看病,诊所的人流量一起起不来。”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主城区的诊所能赚钱盈利的不多。“主要是竞争激烈,而且同质化严重,大家都是看病,没有自己的特色专科。”

重庆医疗协会曾对主城区108家诊所进行过调查,其中三成诊所是亏损经营,五成诊所能赚钱盈利,剩下的诊所刚好解决温饱。

声音

开诊所不等于坐到收钱

虽然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日益完善,但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。比如社会办医质量有待提升。《规划》里提到,2015年本市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9560个,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的48.27%,但普遍规模小,专技人员流动性大,队伍不稳定现象突出,服务质量有待提高,市场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,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仍显不足,难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。

同时,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,供给能力不足。截至2017年底,城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仅0.44人,拥有床位0.45张,与农村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.44人和3.61张床位比较有较大差距。

梁平区一卫生院院长成某告诉记者,放开服务要求,对社会办医和符合资质的医师举办诊所不设限制,那么诊所和医院会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增加,诊所和医院多了,老百姓看病就会更加方便。

他提到,虽然诊所和医院多了,但如果技术不过硬,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,将会被淘汰,这就需要诊所和医院不断学习,提高技术水平。

杜晓锋也表示,虽然放开了举办诊所不设规划限制的条件,但是并不等于开个诊所就坐到收钱。“每个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杠秤,技术好、服务好,收费合理,老百姓自然喜欢。反之只有被市场淘汰。”他说,国家政策是鼓励社会力量开诊所和医院,但是也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、核心技术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残酷,在现实和市场前面,需要提高技术和服务,才是硬道理。

释疑

“不设限”该如何理解

重庆市卫健委日前发布了《重庆市“十三五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》(以下简称<规划>),对全市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,其中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医及医师自己开诊所将不设限制。

12月7日,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释,这主要是指不受规划限制。国务院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明确规定,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:一是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,二是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。而现在的《规划》中提出,对特定合规的医疗机构设置只需要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即可设置,可不受原规划限制。即所在区域的诊所不受“名额”限制。

这名负责人介绍,目前我市对于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行政审批,在程序上执行“两证合一”,即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合二为一,包括诊所的设置,对于资金没有明确具体金额,只需达到诊所设置的基本标准即可。

社会办医院放宽服务领域要求,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,都向社会力量开放。对社会力量举办三级以上综合医院、二级以上专科医院、中医医疗机构、康复医院、护理院和符合资质的医师举办诊所不设限制,其余机构按照《规划》设置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、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,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儿童、肿瘤、精神卫生、康复、中医、养老、护理、健康体检和医学检验等新兴和急需的健康服务机构。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、边远地区、城乡结合部、城市新区等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举办医疗机构。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。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。

<
>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18375829592、15178722020/18502311444
售后服务热线
02368530480
返回顶部